英語學習英語考試

爲何會有名校熱?歸根結底是因爲不太懂美國大學!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美國名校尤其是“藤校”offer的發放,往往成爲中國家長、媒體關注的焦點。而有學生拿到名校尤其是“藤校”offer的國際學校,更是將其當成一件大喜事,在學校官方發佈渠道上廣泛傳播。

爲何會有名校熱?歸根結底是因爲不太懂美國大學!

中國的家長、媒體往往都十分關注名校錄取情況。據小編介紹,有數據顯示,“藤校”每年在中國錄取的學生就200人左右,僅佔申請美國大學本科的中國學生總量的千分之二,但對這些學生的報道卻至少佔到總量的一半以上。

中國爲何會有名校熱?這可以列舉出很多的原因,比如名校學生優秀,是學習的榜樣;名校畢業生更好找工作,前途光明;考取名校學生數量是衡量一所國際學校辦學水平的指標,成爲判斷高中好差的標準。

這些原因並沒有錯,但我認爲,這些原因背後的核心是中國家長普遍對美國的大學並不大瞭解。這就如同去買奢侈品,在不清楚各種品牌差異的狀況下,最貴的就是最好的一樣的理念,名氣越大的大學則越好,所以“藤校”的概念在中國廣爲人知。

在多數中國家長眼中,世界級的頂級名校只有12所:八所“藤校”和牛津劍橋,外加斯坦福和MIT。上海有所國際學校今年有首屆畢業生,對新學校而言其申請結果是挺不錯的,但家長們很不滿意,就因爲沒有出一個“藤校”。

我曾跟一位國際學校的英籍總監交流,她提到很不能理解中國學生爲何會輕視帝國理工學院這樣的英國名校,她開玩笑地說:“要是斷一條胳膊就可以進帝國理工的話,很多英國人會願意做出這樣的選擇。”

UWC常熟分院是一所特別重視教育理念傳遞的學校,強調其畢業生能夠上名校是結果,但不是學校的目標。但多數中國家長是不能理解或者無法接受這種理念的,這給學校帶來很大說服工作量。

我是學新聞出身,在新聞業界,最有名的美國兩所新聞學院分別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前者是“藤校”,也是美國新聞界最高獎項—普利策獎的評選機構,這廣爲人知,而後者是一所排名100多位的美國大學,按照常理肯定不是名校,但這所學校在世界上最早創辦了新聞學院,早期和中國新聞界關係密切並頗受推崇。中國新聞業界甚至直接稱之爲密蘇里新聞學院。這也就是說,世俗的眼光和業內的判斷具有極大的差異性。

中國媒體對高考狀元也很關注,但我們仔細分析後會發現,對這些高考狀元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學習方法和技巧上。這跟中國大學主要看高考分數線有關,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並不看重。

但是美國的“藤校”對學生不僅有高的標化成績要求,同時也要凸顯個性。爲此,能夠拿到美國名校本科offer的學生也往往各有特色,對媒體來說,也是比較好寫報道,相對比較容易形成話題。這也是2000年前後哈佛女孩劉亦婷現象能夠形成熱點的重要原因。

有個性、有故事的學生的成長故事是挺有意思,也頗受家長歡迎。但這對國際學校而言,培養出一名具有個性的學生並非是一件易事。

多數的中國國際學校,其教育初衷是要培養出一個人,重視過程和長久性,能否有學生申請到世界名校的offer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刻意爲之。但中國家長更看重的是結果,尤其是名校申請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會和學校產生理念上的衝突,甚至要求學校做出一些非理性行爲,比如是否要開設託福、SAT課程,幫助學生提高標化成績等方面均容易產生分歧,這也是爲何這些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頻繁爆出成績造假、退學等問題根源所在。

中國的大學錄取評估體系很簡單,主要看高考成績。但美國大學的錄取更側重綜合性評估,更看重學生的個性和未來發展潛力。爲此,孩子參加高考的中國家長需要操心的事情其實並不多,只要關注一下成績即可。但要想申請美國名校,則是一件極爲複雜和艱辛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觀察到,對國際教育的關注和投入莫過於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家長們。南京高等教育發達,高知雲集,但南京家長大富大貴得極少,爲此南京的家長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孩子留學上。南京外國語學校本部學生申請結果相當優秀,離不開背後有諸多父母的努力和支持。

2017年,南京外國語學校本部有13名學生拿到藤校offer。但我們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南京外國語學校本身對本部學生在留學上的綜合支持力度,和國內同類型的學校相比並不佔優勢,但他們的畢業生以及家長對學校卻是極爲認可,甚至在香港、美國這些地方都願意穿南京外國語學校的校服。也就是說,越瞭解留學的家長越可能和學校形成良性互動關係。

這便形成一件很弔詭的事情,凡是越關注名校的家長,很有可能是越難真正理解國際教育的精髓,很容易將問題怪罪到學校身上,進而會和學校產生理念上的尖銳衝突。而對國際教育理解很深的家長,會在孩子成長道路上不斷提供支持,順其自然,最終的申請結果很可能反而不錯。

爲此,名校熱對國際學校而言無疑是雙刃劍,聚集太多的愛與恨。只有等到中國家長、中國媒體理性看待名校錄取,不再這麼熱衷名校,更多關注學生成長的本身,中國的國際教育才算真正走上了理性的道路,迴歸到了國際教育培育人的本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