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閲讀英文經典名句

論從中式英語、中國英語到標準英語

本文已影響 1.84W人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隨着英美兩國的崛起而誕生、發展,隨着世界全球化,成為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交流工具。正因為語言的可變性和包容性,隨着時間的推移,英語的變體還會源源不斷的產生,英語也將會有繼續發展的空間,這其中也勢必融入在泱泱大國——中國所孕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變體。

論從中式英語、中國英語到標準英語

  一、中國英語

人們通常認為中國英語(Chinese English)是一種使用型英語變體,主要用於中國人與非本國人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它具有以標準英語為核心並帶有中國特色的雙重性質。“以標準英語為核心”保證了中國英語作為信息媒介所體現出來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而“帶有中國特色”則彌補了標準英語在涉及中國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中國特有文化傳統方面的相對欠缺。

自葛傳槼先生1983年首次提出“中國英語”這一概念之後,國內的學者紛紛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英語進行論證。概括而言,中國英語應具備以下普遍特徵:

  1.適宜性(Appropriateness)。隨着以語言在不同社會條件下運用、變異為中心的社會語言學的發展,“標準不標準”的問題已逐漸被“適宜與不適宜”所取代。中國英語雖然表現的是中國特有事物,但在表達上仍應確保其被英語國家人士所理解和接受。中國英語主要包含兩大類:一類諸如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中草藥(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一箭雙鵰(one arrow, two hawks)等,這種通過借譯或語義再生的手段生成的,雖然在標準英語中沒有出現過,但英語國家人士還是能從字面的表述中大體明白其所含之意;另一類如麻將(mahjong)、功夫(gongfu)、湯圓(tangyuan)、風水(fengshui)、廣東人(Cantonese)等,這類通過普通話或粵、閩地區的發音直接轉化而成,且附有必要註解的,能夠讓英語國家人士瞭解中國特有的文化,也填補了英語語言表達中的空白。

  2.中國文化輸出(Cultural output)。中國文化的輸出早在16 世紀之前就已經開始。例如,現已被老外普遍接受併成為標準英語詞彙的tea,typhoon等就是當時的中國英語。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英語國家人士在介紹中國特有的文化時也時常使用中國英語。

  3.中國特色(Chinese characteristics)。英語雖然作為一門國際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但對於中國特有的文化和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的指稱有時也無計可施,如科舉(imperial examinations)、五四運動(May Fourth Movement)、四個現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廉政建設( construct clean politics)等在英語中幾乎找不到對應的表達形式。那麼,顯然中國英語若應用得當,它能更忠實地反映原文所含之意。

  二、中式英語

傳統意義中,對中式英語(Chinglish)的理解從其英語字母的拼寫即可得知。Chinese和English兩詞掐頭去尾的拼綴表示説英語者其思維方式、詞彙的選擇和搭配、以及表達等都不符合標準英語規律和習慣,其結果往往是不被英語國家人士理解和接受的,顧有別於中國英語。

  1.中式英語產生的根源—語言的負遷移。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學習者廣泛地依賴已經掌握的母語,並經常把母語中的語言形式、意義以及與母語相聯繫的文化遷徙到第二語言學習中去,造成語言遷移(linguistic transfer)。然而,英漢兩種語言屬於不同的語系。由於兩種語言的語系不同、使用語言的民族不同,因而英漢兩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也不同。英語和漢語在表達同一概念時,大多會用不同的詞彙和不同的語法結構,並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當部分中國學生對於簡單的漢語句子“我很喜歡你”表達為“I very like you”時,就產生了對第二語言學習有消極影響的語言負遷移。

  2.中式英語的顯著特徵——不規範性。中式英語通常不遵循標準英語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搭配不當、重複累贅、修飾詞過多、畫蛇添足、省略不當、擬人有誤、詞末未轉換等,這種英語對英語國家的人來説是不可理解或不被接受的。

  三、中式英語向中國英語轉移

部分中式英語,由於沒有或者基本不存在大的語法錯誤,同時在國際交流中,國人又長期和廣泛地使用,因此,已經逐漸被英語國家人士所認同,並且逐漸過渡到中國英語。中式英語可以向中國英語轉變,這取決於中式英語所具有的不同於中國英語的獨特特徵:

 1.易變性(Variability)。相對於中國英語的相對穩定性,中式英語是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產生,並且伴隨着英語學習者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完善,最終逐漸向標準英語接近。

  2.創造性(Creativity)。相對於中國英語,中式英語更富有創造力。中式英語往往是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由於無法用英語實現語言表達,從而隨機選擇或創造的單詞、詞組和句型。但隨着英語水平的提高,英語學習者不斷重建和重組語言與形式的相互對應關係,一些不符合規範英語習慣的中式英語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目標語即標準英語。

  四、中式英語、中國英語融入標準英語

 1.呈現全球化趨勢(Globalization)。所有英語變體的集合體,統稱為世界英語(World Englishes)。而人們使用英語的目的也不僅是為了英語民族之間的交流,更是為了非英語民族與英語民族之間、非英語民族相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因此,保持一種共同的標準和範式也是必然的,否則,交流雙方就會因為表達的內涵不一而造成無法溝通,進而失去英語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工具的作用。

  2.體現本土化特徵(Localization)。在全球化大環境下,英語正經歷着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帶有中國符號的英語正強烈衝擊着標準英語。大量的中文詞彙湧入,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例如,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詞彙,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四書五經(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等。同時,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國內學習英語人數的增加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一些充滿中國文化氣息和體現地道中國話的中式英語必然要被帶入英語交際中去。

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的。隨着中華民族的復興、文化輸出的日益重要,中國英語作為體現中國歷史文化、政治現實等特色的表達形式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英語雖不足以成為國別變體,但將是世界英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對標準英語的重要補充。

  五、結語

中國英語和中式英語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中國特色。隨着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進和中國人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部分不符合規範英語標準的中式英語必將消失,而其餘的中式英語會逐漸轉變成中國英語,融入世界標準英語中的大家庭。英語就像經濟發展一樣具有全球化的趨勢,又有本土化的特徵,只有把握住這兩個方向,才能真正瞭解現代英語。

猜你喜歡

熱點閲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