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英語文化

畢業論文英美文學範文

本文已影響 1.75W人 

英美文學是目前對世界文學影響最爲巨大的文學之一,對於世界文學潮流的引領、創新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畢業論文英美文學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畢業論文英美文學範文
  畢業論文英美文學範文篇1

淺談英美文學與英文電影關係

摘 要:衆所周知,英美文學作品和英文電影作品之間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聯繫,這種聯繫不僅僅體現在它們所具有的共同特質和一些差異性之上,最重要的是這兩種大衆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互相補充和互相促進的基礎上,對整個英美文化體系都具有着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關鍵詞:英美文學;英文電影;聯繫

一、英美文學與英文電影

1.英美文學與英文電影二者共性所在。

首先,電影和文學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是通過作品內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精彩的情節,來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思想主旨的。只不過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敘述和書寫來完成整個工作;而電影則是通過道具設置、演員以及其他一些專業技術來完成整個藝術塑造工作的。二者之間大同小異,雖然在藝術表現的方式和手法上略有不同,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都是爲了滿足創作者或者整個社會的一種表達慾望,都是爲了安撫整個社會的一種公衆性情緒。

其次,二者之間的基本構成元素大體上相同,其中包括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語言表述以及整體的內容和結構等。

再次,二者之間都是通過敘述這一藝術再現手段來表達的,在表達原理和細節上存在許許多多的相同之處。例如,二者在表達過程中敘述者的選擇上,都可以是創作者將自己直接作爲整個故事情節的外部敘述者;也可以是在作品內部設置一個“內部敘述者”;另外,還可以是內外部敘述同時進行,創作者自己解放了藝術自我,遊離在整個作品框架的內外。

再者,二者之間在創作過程中均存在假設性以及虛構性。虛構和假設這兩個藝術創作常用的手段基本完成了電影以及文學作品中所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設置。無論是電影作品還是文學作品,其內在的藝術形象都不是對現實社會的簡單再現和複製,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利用虛構和假設兩種手段創造或者再現現實生活以及創造所有高於現實生活的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二者都是關於生活、社會、時間的藝術。生活、社會、時間是構成兩種不同藝術表現形式下藝術作品最主要的“源流”基礎,同時也是決定創作者選擇文學還是電影哪種表現方式的主要原因。

2.英美文學與英文電影的差異性。

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雖然都屬於藝術表現手段,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着許多差異之處。主要表現在出現時間、表現力、技術需求、藝術效果等幾個方面。

首先,電影作品和文學作品出現的時間不同。文學作品或者說文學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基本上和人類同時出現,人們在勞動的同時,也就產生了文學,只不過是這種藝術表現的行爲不是自發有意識的。其產生的具體時間已經無法考究,但是其在整個人類的進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電影則出現較晚,主要是因爲電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需要許多科技技術上的支持。所以,電影的出現是在工業革命之後。

最後,在技術需求和藝術效果上,電影和文學二者之間也具有一定的差異。關於技術需求,電影作品的技術需求明顯高於文學作品的技術需求。電影作品的創作過程需要諸如攝影攝像、燈光舞美、動作設計、服裝、音效等一系列的技術 和設備。文學創作則只需要一支筆、一個富有藝術創作能力的人、一些紙就足夠了。雖然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可能會出現文學作品的團隊創作以及用計算機等一些電子設備進行創作的情況,但是與電影作品相比,整個文學創作過程就等於是沒有什麼技術性的需求。

二、英美文學與英文電影二者之間關係的探討與思考

1.文學是電影創作的源泉,爲電影創作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素材。

文學向來都是電影創作的源泉和基礎,看看那麼多直接從文學的主要題材小說改編過來的電影作品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隨着英美電影行業在近些年的不斷髮展,衆多優秀的、具有廣大讀者基礎的文學作品被接連不斷地搬上熒幕,而且成績不俗。《哈利波特》系列應該是最好的例子,哈利波特早期作爲文學作品已經具有了非常之廣的觀衆基礎,在整個世界文學市場和讀者羣裏都具有很高的人氣,一直以來都深受讀者的喜愛。在將之改編拍攝成電影作品後,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高呼。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這部作品,就連作者本人也從一個普通職員一下子變成了社會名流。另外,在整個英美電影產業系統,尤其是美國好萊塢,文學作品原本一直都是電影劇本最主要的來源。

2.電影是文學昇華的表現,能夠使觀衆加深對文學原作的認識和了解。

每每有電影人和電影製作團隊想要將文學作品通過電影的改編將之搬上大熒幕,都必須先要對其文學原作做出相當的研究。例如,熟悉文學原作的創作機制、創作手法;明晰文學原作的創作目的;在改編過程中對作品所進行的一系列電影化修改。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往往都會使得文學作品最精華的內容能夠通過電影更爲精彩地表現給觀衆。這樣一來,就會使觀衆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文學原作再做一次認識,從而不僅達到對文學原作的深化和擴展的效果,而且還使觀衆加深了對文學原作的認識。

在英美電影產業市場,有很多通過文學作品改變電影作品的例子。例如,著名愛情小說《羅密歐與朱麗葉》就被多次改變成多個版本的電影作品。英美電影對世界觀衆最主要的影響,不僅僅在於通過對其英美文學作品的電影化改編,將其搬上大熒幕送到世界觀衆的眼前,從而加深世界觀衆對英美文化更加深入的瞭解,最重要的是他們想通過電影這一形式將自己的本土文化以及意識形態推廣於世界各地。總而言之,英美電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世界觀衆對英美文學作品主題、思想等所有內容的理解,從而由電影產業帶動文學產業的不斷髮展。

3.電影和文學作品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

電影作爲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最初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只是被當做一種娛樂和消遣的手段。但是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漸得以提升,電影作品的藝術效果和精神價值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由於英美電影產業中有很多作品都是直接取材於藝術價值較高,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文學作品,所以其在藝術性和精神價值層面的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通過電影作品與文學作品的相互協作,電影作品的功能逐漸被更大、更廣地挖掘,其效果和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

同時,這之間的協作過程對文學和電影自身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文學作品單由語言和文字構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具體的感覺效果上具有明顯的不足;而電影的表現手段較爲直觀具體,在抽象問題以及一些深層次思想的表達上具有明顯的劣勢。但是,二者在協同發展之後,互相之間不僅具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可以良好地解決了上述這一問題。

三、結語

無論是英美電影,還是英美文化環境下的文學作品,都是英美文化體系中對社會、生活最重要的再現和藝術表現形式,二者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文學作品可以爲電影作品提供一定的創作素材,電影作品可以起到對文學作品昇華的作用;文學作品可以促進電影藝術價值的提高,電影作品可以彌補文學作品表現力上存在的欠缺與不足。總而言之,作爲英美文化體系中最爲重要的兩種藝術表現形式,英美文學和英文電影不僅可以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推動整個英美藝術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和傳播。

參考文獻:

[1]鄧顯潔.英文電影與英美文學之間關係的探析―――以《殺死一隻知更鳥》爲例[J].電影文學,2012,(19):76-77.

[2]馮婉.對電影與文學的關係解讀[J].電影文學,2014,(19):72-73.

  畢業論文英美文學範文篇2

論英美文學知識引入閱讀課堂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以筆者所在學校英語專業高年級精讀課爲實例,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課文的導入和課文的講解入手,闡述把英美文學知識引入閱讀課堂的必要性。

關鍵詞:英美文學知識 ;閱讀課堂

一、用英美文學知識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衆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文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又能自然地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爲後面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高年級英語精讀課堂裏,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運用文學知識導入新課對已經有一定語言和文化基礎的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來講,可以擴展他們的視野,同時也鍛鍊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首先,通過介紹作者可以順

利導入新課。英語專業高年級精讀課程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也要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新編英語》的課文大部分選自當代文選,有些課文出自一些著名的英美作家之手,文學氣息濃厚,因此用作者簡介引入課文講解不失爲一種有效的課堂導入法。如在講解《新編英語教程》第五冊第十三課“What Life Means toMe”時,可以從介紹作者傑克·倫敦入手引入新課。爲了使課文的導入更加形象生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是非常必要的,導入角色既可以由教師扮演,也可以由學生扮演。

筆者在講授本課時,通常在課前會將傑克·倫敦的簡介佈置給學生,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對傑克·倫敦的背景知識查找熟悉,並在課前要求其中一個小組的代表用10分鐘時間以PPT的形式對相關背景進行講解,可配有圖片信息或者視頻信息。演示組的同學通過這一活動實際運用英語向其他同學介紹有關內容,其他同學通過觀看他們的演示瞭解他們沒有查找到的內容,進一步熟悉背景知識。教師可在學生演示完做補充介紹。“What LifeMeans to Me”是傑克·倫敦的自傳節選,主要講述作者本人的坎坷經歷。

最初,他認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就可以步入嚮往已久的上流社會,爲此他當童工,賣報紙,做海盜,做苦工,也當過流浪漢,經歷了這一切後,他發現自己依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離他夢想中的上流社會越來越遠。嚴酷的現實使得他轉而選擇用知識改變命運,通過半工半讀,他最終取得巨大成就,以自己的創作實力在美國文壇贏得一席之地,然而這時他卻發現夢寐以求的上流社會並非高雅之地。因此,本課通過對傑克·倫敦的介紹導入對學生更進一步理解課文是十分有幫助的。

從筆者幾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絕大部分同學在PPT講解過程中會提到傑克·倫敦的坎坷奮鬥歷程,教師也可以就不足的地方適當加以補充,比如,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解後總結點題:傑克·倫敦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生活經驗之豐富在世界作家中是不多見的。他用作品和自己的人生經歷揭示了這樣一種悲劇,即一個人在困境的時候,可以靠夢想堅持下去,而一旦走出困頓獲得成功,生命的意義便成爲一個問題。然後,教師可以順利導入新課“What LifeMeans to Me”。

另外,在導入新課以後,教師還可以就傑克·倫敦的寫作特點做一簡要的介紹。傑克·倫敦的生活經歷也反映在他的文學創作中,他的創作筆力剛勁,語言質樸,情節富於戲劇性。他常常將筆下人物置於極端嚴酷的環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實的品格。這種“嚴酷的真實”常常使讀者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

以上的介紹也可以由另一組學生完成,教師作出適當的補充解釋。

這樣,在後面課文的講解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傑克·倫敦的寫作特點,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二、穿插文學知識於課文講解,加深學生理解

成功地導入新課後,下一步就是系統地講解課文,這也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自然地穿插一些文學知識,有利於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

首先,在精讀課的講解過程中穿插文人軼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以《新編英語教程》 第六冊第二課“The FineArt of Putting Things Off”爲例,本課一反常態提倡拖沓行爲,並用大量例證說明拖延行爲有時候可以使我們的設想和決策有時間得以成熟和發展。文章以英國文人切斯特菲爾德伯爵的著名家訓“今天能做的事情絕不要拖到明天”開篇,但作者很快指出切斯特菲爾德本人也是個十足的拖沓之士,這位高雅的伯爵一直沒有抽出時間來與孩子的母親舉行婚禮,還經常讓約翰遜博士等名流在接待室久等。

這時,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發生在切斯特菲爾德和約翰遜博士之間的趣事:在18世紀的英國,文人想要出名,除了需要有過人的才華,還必須有達官貴人的庇護和提攜。塞繆爾·約翰遜在尚未成名時,長期在貧困和飢餓中掙扎。1747年,他爲了一個編纂英語詞典的計劃,希望得到當時英國文壇顯赫人物切斯特菲爾德伯爵的提攜。於是約翰遜把自己的計劃送呈切斯特菲爾德,希望能得到他的讚許和資助。

不料,伯爵對該計劃毫無興趣,沒有答覆約翰遜的請求,甚至連他幾次拜謁求見也被擋在門外。以後,約翰遜又在公共場合多次向伯爵致意、恭維,希望能引起伯爵的注意,竟也毫無效果。約翰遜萬般無奈,憤然自力奮鬥,歷時七載,終於編成了歷史上第一部英語詞典。就在詞典即將出版之際,切斯特菲爾德忽然在當時頗有影響的報紙《世界》上發表了兩篇評論文章,對約翰遜的詞典極爲讚揚。約翰遜得知後,立即揮筆回書,否認切斯特菲爾德是自己的“提攜人”,並冷嘲熱諷地譏笑切斯特菲爾德這個事後“恩主”。通過以上背景的介紹,學生會很好地理解課文第一段中出現的“Thatelegant earl…had a bad habitof keeping worthies like Dr.

Johnson cooling their heels for hours in an anteroom…”這句話,也會理解作者以切斯特菲爾德的家訓開篇的用意。除此之外,作者還在課文的第一段列舉了其他歷史人物的拖沓行爲,如羅馬大將昆塔斯·費邊·馬克西姆斯,《聖經》中的的摩西和莎翁筆下的哈姆雷特。只有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背後故事進行充分地挖掘後,學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論點。

其次,在精讀課的講解過程穿插文學常識,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整個課文。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受傳統語言學和結構語言學的影響較深。大部分教師在精讀課堂中採取的是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 即解釋語言現象、語言難點、詞語用法等語法式教學。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語言問題,但這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方法只強調詞句,忽視了篇章,學生最後也僅僅掌握了零碎生詞語法等知識,缺乏對課文的宏觀把握,這不利於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因此,筆者在精讀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對課文基本的語言點講解後,段落劃分和中心思想分析也非常重要,這種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在講解短篇小說時,可以給學生簡要介紹短篇小說的結構特點,如短篇小說一般有五個部分,Exposi-tion, Rising Action, Climax,Falling Action 和Dénouement,也可以介紹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等的短篇小說理論,學生有了一些文學常識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段落劃分,進一步從宏觀上把握課文,加深理解。

根據筆者數年的教學經驗,教師把英美文學知識引入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精讀課堂,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也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人文素養,學生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從“要我學”轉爲“我要學”。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手段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精讀教學和文學知識的結合也會變得更加直觀和生動,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也能夠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愉快地獲取更多的知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